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編輯:徐初棟
2021-01-04 09:14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公 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已于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
法釋〔2020〕17號 根據審判實踐需要,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決定,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司法解釋作如下修改: 一、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1.將引言修改為: “為正確審理涉及工會經費和財產、工會工作人員權利的民事案件,維護工會和職工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現就有關法律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2.將第六條修改為: “根據工會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涉及職工和工會工作人員因參加工會活動或者履行工會法規定的職責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裁判用人單位恢復其工作,并補發被解除勞動合同期間應得的報酬;或者根據當事人的請求裁判用人單位給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賠償,并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規定給予解除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 3.將第七條修改為: “對于企業、事業單位無正當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撥繳工會經費的,工會組織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其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適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 4.將第八條修改為: “工會組織就工會經費的撥繳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的,應當按照《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交納申請費;督促程序終結后,工會組織另行起訴的,按照《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財產案件受理費標準交納訴訟費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63次會議通過,根據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修正) 為正確審理涉及工會經費和財產、工會工作人員權利的民事案件,維護工會和職工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現就有關法律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涉及工會組織的有關案件時,應當認定依照工會法建立的工會組織的社團法人資格。具有法人資格的工會組織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建立工會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與所建工會以及工會投資興辦的企業,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應當分別承擔各自的民事責任。 第二條根據工會法第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涉及確定基層工會專職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員延長的勞動合同期限的,應當自上述人員工會職務任職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延長的期限等于其工會職務任職的期間。 工會法第十八條規定的“個人嚴重過失”,是指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五條第(二)項、第(三)項或者第(四)項規定的情形。 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五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三條基層工會或者上級工會依照工會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的,由被申請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條人民法院根據工會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受理工會提出的撥繳工會經費的支付令申請后,應當先行征詢被申請人的意見。被申請人僅對應撥繳經費數額有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就無異議部分的工會經費數額發出支付令。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工會經費的案件中,需要按照工會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確定撥繳數額的,“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計算,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標準執行。 第五條根據工會法第四十三條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上級工會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提起訴訟,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撥繳工會經費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基層工會要求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其作為共同申請人或者共同原告參加訴訟。 第六條根據工會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涉及職工和工會工作人員因參加工會活動或者履行工會法規定的職責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裁判用人單位恢復其工作,并補發被解除勞動合同期間應得的報酬;或者根據當事人的請求裁判用人單位給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賠償,并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規定給予解除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 第七條對于企業、事業單位無正當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撥繳工會經費的,工會組織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其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適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 第八條工會組織就工會經費的撥繳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的,應當按照《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交納申請費;督促程序終結后,工會組織另行起訴的,按照《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財產案件受理費標準交納訴訟費用。 |
版權聲明:來源注明是龍巖市總工會的稿件,版權歸龍巖市總工會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308人閱讀